close

看完這篇文章會想,真的想修有這麼難嗎?

都還有人知道怎麼製作的東西,不就去把礦物找出來把煤灰燒一燒,比色、試畫,不對重改。現代科技做不出的顏料,還是有現代研究方法可以幫助儘快找出原始配方啊!除非,覺得這樣的恢復是沒有意義的。

 

塗鴉壁畫玩色彩 - 光。創事所

***********************

【TVBS FOCUS 新聞 】2013/6/27 23:24

北京具有國際知名度的景點,頤和園絕對名列前矛,隨著大陸的國際化,湧進頤和園的各國觀光客,帶進去的除了美金、人民幣,還有空氣裡產生的各種各樣,越來越多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逐漸腐蝕頤和園裡700公尺長廊、將近兩萬幅畫作,您所不知道的頤和園,今天要說的就是,巧奪天工的彩繪壁畫,即使想靠最新科技要復原,絕對沒有這麼簡單。

 

這裡是北京頤和園,每到了五一、十一黃金週,觀光客人數一天就破10萬人,遊客越多,隨之增加的是空氣中,你看不見的微生物,這種微生物會一點一點地吃掉壁畫上的顏色,像這幅畫中的人物,就彷彿是被刷子亂刷過一樣的模糊,頤和園的長廊全長728米,畫滿三國演義、西湖風景,還有中國神話故事,1萬7千幅畫作都面臨斑駁的危機,而居然有老北京人建議,隨它脫落吧,別修了。

 

北京園林古畫工程業者楊寶生:「如果工藝達不到原來的,你就索性別修了,很多經典的彩畫 特別是老的,有的是光緒年間留下來的,有的是民國年間留下來的,這些最好是保持現狀。」

  

這位楊老闆,1979那年就承包了頤和園古畫的修復工程,34年後,卻主張別修了,最大的理由是畫古畫用的傳統顏料,多半沒在生產,已經斷貨,舉例來說,一種學名叫烟子,用來調黑色的傳統顏料。

 

楊寶生:「就是過去燒柴鍋,鍋底啊,灶台、煙囪盤的熱炕,這裡頭掃出來的黑墨,過去專有人在收集,現在陸陸續續都用墨汁取代了。」

 

化工顏料的墨汁和燒柴出來的黑墨,儘管一樣都叫黑色,但是對講究顏色質感的古畫來說,可差遠了。楊寶生:「比如說畫蝴蝶,蝴蝶本身就是,蝴蝶上面有一層毛,毛茸茸的,用烟子畫出來才有毛茸茸的質感,用墨汁畫完了,是亮的,沒有這種質感。」

 

就像這樑柱,色彩鮮明,光澤度高,就是少了那麼點「古老」的味道。古建築彩畫家秦書林:「不按傳統材料做,不下功夫把它做好,確實對建築是一種破壞。」

 

古建築彩畫家蔣廣全:「過去的古建築彩畫呢,用的都是天然礦物質顏料,都是比較高貴的顏料,洋顏料帶進中國以後,逐步就改向了用廉價的洋顏料,致使咱們的彩畫面貌發生很大的變化。」

 

傳統顏料絕版了,使得北京人就算想修復,也無法修到原本畫作的色澤,還有另一個問題,就算退而求其次用化工顏料,那請誰來畫呢?秦書林:「就大街上找吧,外頭找人,而且有的才剛學,他達不到(標準)。」

 

古建築彩畫師張民光:「三年一油匠、十年一畫匠,因為(學習)周期較長,說白一點,這東西比較辛苦。」

 

畫古畫的彩繪師傅可不是油漆工,沒有10年的底子,如何能在全部刷白之後的牆面上,重新用鉛筆勾出圖案的輪廓,以及用毛筆點出圖案的精髓,過去,這個行業都靠師徒口耳相傳,34年前負責承包修復工程的彩繪師,還有50位老師傅,現在剩下不到5位,彩繪師傅後繼無人,出現人才荒,古畫的傳統顏料又大半已經絕版,這兩大難題讓北京人陷入該不該讓歷史記憶任由歲月抹去的糾結裡。

 

***********************

為了了解到底會吃壁畫的微生物是什麼,翻找了一下資料,發現微生物不一定會吃壁畫,也可以用來修壁畫。

塗鴉壁畫玩色彩 - 光。創事所

***********************

培養細菌 清潔瓦倫西亞教堂古壁畫

摘譯自2011年6月15日ENS西班牙,瓦倫西亞報導;葉育姍編譯;蔡麗伶審校

 

西班牙的藝術家正採用一項修復古蹟的新技術──利用細菌來修復瓦倫西亞南部教堂中400年歷史的珍貴壁畫,這項新技術最早是為了修復同樣是稀世珍寶的義大利壁畫而開發出來的。

 

西班牙的藝術品修復者們正打算在瓦倫西亞桑托斯橫斯一座教堂裡,由17世紀安東尼奧帕羅米諾所創作的壁畫上試驗這項新技術。他們展示了一種能清潔藝術品的特殊菌種。不僅能以快速、具有專一性且尊重畫作的方式達到清潔畫作的目的,對修復工作者及周圍環境也不會有任何毒害。這項測試是由瓦倫西亞理工大學文物修復研究所以及先進食品微生物中心組成的團隊所完成的。

 

這項研究被發佈在最近Polytechnic City of Innovation所舉行的研討會上,與會者包括最早開發出這項技術的義大利科學家。

 

Gianluigi Colalucci是修復西斯汀教堂的主要成員之一,他和同事將過去的專業經驗分享給正在嘗試修復西班牙桑托斯橫斯教堂的工作團隊。Colalucci及同事Carlo Giantomassi已經將這項由義大利微生物學家Giancarlo Ranalli所開發出來的技術應用在修復Campo Santo di Pisa的畫作上。該教堂位在著名的比薩斜塔旁。

 

他們採用的微生物是偽單孢菌科(Pseudomonas family)的一種,因為這項工程的關係,該微生物已被轉化成膠體。

 

Giantomassi告訴研討會與會者說,「我們使用的這些壁畫是在二次世界大戰中被破壞的」。「以前的人使用一種不易被溶解的動物膠將畫作貼附在牆上,因此要將畫作從牆上拿下來,使用傳統的方法根本不可能做到。這種細菌能吃掉膠的部份,保持畫作的完整性。」

 

過去,修復人員使用一些易起反應的化學品來去除沉積在古老藝術品表面的外來物,但這些化學品不具有選擇性而且有毒。修復人員們也嘗試過利用機械方法將外來物沉積層磨掉,但這非常耗時而且會傷害到畫作本身。

 

桑托斯橫斯教堂裡的壁畫大約在1936年左右遭到大火破壞,在1960年代曾經以不適當的方法修復過。在文物修復研究所開始針對這些畫作進行修復工作時,瓦倫西亞計畫就啟動了。

 

研究者們遇到的難題是,如何處理鹽霜(由鹽的結晶堆積成白色似類疥癬的物質)、以及大量殘存在已取下壁畫上的動物膠。

 

因此,微生物學教授Rosa Maria Montes以及生物學家Pilar Bosch一同前往義大利,向原技術開發人員學習如何利用細菌去除義大利畫作上的外來物。

 

Bosch表示,「重力及蒸發作用使有機物質分解後產生的鹽類,遷移到畫作上,形成一層白色外殼而掩蓋住畫作,有時候也會造成畫作上顏料層的損失。」

 

回到瓦倫西亞後,西班牙團隊說他們已經培育出最合適的偽單孢菌菌種,能夠正確地吃掉在鴿巢後方、半月形穹頂上發現的鹽霜。

 

西班牙科學家還創造出一種使用細菌的新方法,能減少作用時間。

 

Bosch說,「在義大利,他們使用脫脂棉來操作這些微生物,而我們已經開發出一種塗佈在表面上的膠,能避免因水氣穿透過材料而引發的新問題。」

 

他解釋說:「我們利用細菌去除動物膠,一個半小時後。畫作表面變得乾淨且乾燥。在缺乏水分的環境下,剩餘的細菌會自動死亡。」

 

這個新方法已經在桑托斯橫斯教堂中兩個半月形拱頂上試驗過,科學家們打算將這個方法也用在另外兩個拱頂上。

 

瓦倫西亞研究計畫是由瓦倫西亞理工大學的研發計畫所贊助支持。Bosch的博士論文獲得西班牙科技與研發部門提供的研究經費,在該論文中完成瓦倫西亞計畫的定論。科學家們正考慮與私人企業開啟合作關係。

 

Bosch說,「在得到好的試驗結果後,我們將持續研究並改進這項技術,目標是能將這項技術運用到其他表面處理問題上。我們發現,在自然界中存在許多幾乎不挑食的的細菌種類,相信未來我們能利用不同菌種去清除其他物質。」

 

arrow
arrow

    ColorDesignCom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