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時代的變遷也許並非和善公義,既然局勢無法抵擋,如何歷經沖刷仍帶著自己的根源活存下來,是個不會後悔去深掘並經營的課題。

 

東湖國宅背景資料:(參考南湖高中學生的報告:東湖原住民國宅之永續發展

花東地區的阿美族人因應經濟環境變化,轉至台北謀生,依傳統模式,陸續遷移傍水定居,形成內湖快樂村(成功路二段200 巷內,內湖交流道西南側空地)。

因雨季時,基隆河漲潮淹掉房舍,所以政府幫忙(?)搬遷。

時值民國86 年正好內湖區康寧里的明湖國宅興建完成,在經當時立法委員李銀來極力爭取之下,政府便將東湖國宅E基地規劃為內湖快樂村受災戶的臨時居住地,共33 戶;C 基地則出租給台北市其餘無自用住宅的原住民使用,共46 戶。

初始只作為臨時安置場所,經自治會蕭總幹事向議會陳情,申請長期居住,經原住民委員會的幫助,最後台北市東湖國宅的C、E基地專門出租給設籍台北市的原住民。

現由原住民委員會向政府承租80 幾戶,再以每個月約一萬二的租金分租給原住民,土地所有權仍歸於政府,住民無法進行買賣。

 

 

 

塗鴉色彩愛土地 - 光。創事所

 

**************************

【聯合報╱記者廖珮妤/台北報導】 2013.06.26 04:53 am
 

東湖國宅有超過70戶原住民,原民會近來積極做社區營造,在公共空間擺放大型木雕,也成立工藝教室、圖書室,還在社區內畫分「上部落」、「下部落」,希望打造出都市中的原鄉。

走進東湖國宅C基地、E基地,在社區的閒置空間,可看見好幾個大型木雕作品,牆上還有壁畫、藤編藝術品。這些都是當地居民自己動手,敲敲打打做出來的,就連畫作的色調、圖騰,也經過精挑細選,希望把最傳統的原鄉風味帶過來。

原民會表示,北市沒有傳統部落,原住民都從外地移居而來。為讓都市中的原民能夠多了解原鄉文化,3年前起在眾多原住民家戶聚集的東湖國宅,開設各種課程、布置環境,想要打造原住民特色的社區。

為呈現傳統部落地理畫分方式,當地居民自發性地將國宅區域分成「上部落」、「下部落」。

原民會表示,這裡的「部落」組成非常多元,有阿美、泰雅、布農、賽德克等族群的家庭,住戶彼此交流,設計出的裝置藝術,別的地方絕對看不到。

原民會表示,除開設給成人的課程,暑假期間也會為國小學童設計文化、科學營隊,希望孩子們假期中能有好的休閒活動。

 

arrow
arrow

    ColorDesignCom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