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建築/住家 是什麼?

這兩年接觸建築,越發覺得房地產的觀念是個危險的東西。

 

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禽鳥擇良木而棲,人呢?

像三鶯部落或溪洲部落這樣因應環境變化,自行找地定居的形式,也是一種人類自然尋找住處的方法。但與現行的房地產觀念並不相符 -- 沒有土地所有權、沒有買賣。

 

看到下面這則警政商聯手欺騙獨居老人的新聞,又促使我思考:地契是唯一標準嗎?不能有更多元的處理方式嗎?

說會幫助樹屋阿嬤申請政府救助,即便為真,政府補助能給樹屋阿嬤一間自己的房子嗎?對其他人只是一堆破爛,對樹屋阿嬤來說卻是兩年來的棲身之地,毫無所謂地切斷人與土地的連結,卻無感這是一種暴力。

要樹屋阿嬤離開建地,依法有據,但土地只是這樣而已嗎?有辦法建第三個大廠,卻不能施捨一塊地給一個無依老人?

脫離了人情的土地只是財貨,脫離了土地的人失去了人性的柔軟與思考能力。

三鶯或溪洲部落至少還有個部落,言語能力不良的無依的樹屋阿嬤,又有什麼條件為自己抗爭?這社會像個尖銳的金屬框,切割下來,樹屋阿嬤這樣的人是落在框外的斷肢。

 

塗鴉色彩愛土地 - 光。創事所

*******************************************

【晚上看新聞後記】

樹屋阿嬤還有家人,但家人未必能負擔樹屋阿嬤;即便家人願意,樹屋阿嬤也未必願意。

 

我的外婆就是這樣,她希望有自己的空間,自己照料自己的生活。一世人艱苦,太習慣自食其力,不敢寄人籬下。兒女們都要接去住,也不能彌補外婆失去生活了大半輩子的住處的憾痛;再怎麼照顧,也不能緩和外婆寄人籬下的惶恐、卑微、不適。

 

有路無厝,外婆生前常對我哭。

 

以為老人一定要給年輕人照顧,不能獨居,真的是適當的觀念嗎?

 

塗鴉色彩愛土地 - 光。創事所

***********************************

記者陳宏睿/台中報導     2013.06.20 02:26 am

「這是我的地!」電動車廠東庚在潭子建廠,前天包商整地,意外發現雜草深處兩棵榕樹縫隙間住了一名呂姓阿嬤;里長說,阿嬤至少已住了兩年,過著「都市野人」沒水沒電日子。

東庚企業以生產電動車、高爾夫球車聞名,今年初決定擴大在台投資,在潭子區雅潭路、崇德路口的三千多坪土地興建第三家工廠。

前天包商前往整地,發現雜草叢生的空地深處住了一名阿嬤,嚇了一跳;阿嬤利用兩棵大榕樹縫隙間空地,搭棚為家。包商請她離開,阿嬤拿出符紙,宣稱土地是她所有。

洪姓包商說,阿嬤常前言不對後語,苦勸、溝通了一個多小時,實在沒辦法,只好找警方協助。警方查出阿嬤姓呂,六十七歲,有個兒子因妨害性自主案件入獄。

警方調查,呂姓阿嬤利用兩棵榕樹當作房屋主梁,再撿拾市民棄置的帆布篷當屋頂,底下擺放廢棄沙發當床,用水桶接水。

東寶里長謝定廉說,呂姓阿嬤早上騎著撿來的腳踏車,向親友、鄰居乞討,入夜後就回到樹屋睡覺,過著餐風露宿的「都市野人」生活,至少兩年了。

昨天上午,警方會同包商、謝定廉前往現場,想勸離阿嬤,但徒勞無功;謝定廉改以哄騙方式,要阿嬤「快去找救兵」,不然房子就要被拆了,阿嬤趕緊牽著腳踏車離開,包商也才順利整地。謝定廉表示,會協助阿嬤向市府申請救助。


***********************************

參考:

溪洲部落後援會

土地不是商品-三鶯部落自救會

arrow
arrow

    ColorDesignCom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